[百姓茶坊]治理校园欺凌 构建和谐校园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6-05-18 08:28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群殴、羞辱、拍视频、网上传播……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那么,该如何整治校园“小霸王”,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还校园一片学习的净土?

重视德育才是治本之策

张海洋(柘 城)

近来,发生在各地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发出了通知,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各地学校相继采取了专题教育、出台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等措施来加以应对。笔者认为,在短期内虽然会马上见效,然而要确保校园长久的文明和谐,把德育工作抓早抓实才是治本之策。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如果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那么他的行为就有了正确的准则,对他的成长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不容易发生偏向。现在,许多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的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一个很好尝试。通过诵读、践行《弟子规》,来学习古圣先贤的崇高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也势在必行。校园暴力事件的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个别地方出现的教师因处理校园暴力事件而遭到殴打的恶劣现象,也不容忽视。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甚至有时得不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理解,致使其他教师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而变得畏首畏尾。所以,还师道以尊严,给予教师以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也是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重要前提。

德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同样责无旁贷。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社会道德水平高低同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变得任重而道远。

治理校园欺凌应“稳准狠”

钟 实(江 苏)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微信上也经常收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此类段子。这些实施暴力的学生在校园内横行霸道,俨然社会上的黑帮,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与安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面对以上行径,学校说服教育的方式相对乏力,完全无力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以致家长不满,教师同样喊冤。笔者浅见,治理校园欺凌应当做到“稳、准、狠”。

首先,不遗余力地稳定学生的思想意义深远。学校要像抓学习一样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并将这项工作真正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保证学生的思想纯洁性,这与国家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高度契合。其次,找准应对“问题学生”的策略至关紧要。学生施暴者有依杖权势、拉帮结派、家庭变故、破罐破摔等特征,也有人或许仅仅出于刹那间的“魔鬼”念头,必须查明“病症”的根源,从而确保对症下药。最后,对于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手段要“狠”。对于这部分学生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应当谋求创新管理,乃至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等手段,必要时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值得警醒的是,虽然《通知》中有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但是专项治理切忌搞成运动式。此外,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让校园重新变成净土

李 云(山 东)

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无孔不入,让青少年的世界不再是书本和课堂,他们更多受到网络的熏染和影响。尤其是网络游戏里血腥暴力的蛊惑,让英雄主义成为拳头的实力比拼。校园“小霸王”俨然王者,施展了各种手段进行校园欺凌,群殴、羞辱、拍视频, 校园变身“黑社会”,一些孩子的前途尽毁,让人既痛心又惋惜。

这些今天的“小霸王”,未来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长此以往,即便当下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能保证未来在犯罪的深渊里渐行渐远,直到人生成为无法逆转的悲剧。校园暴力事件不是个例了,已经屡见不鲜、触目惊心,校园欺凌是严峻的现实问题,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管。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说少年强则国强,但是少年强绝非少年一味地逞强好胜。教学孩子固然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一些教师唯分数而论英雄,导致一些所谓的“学渣”厌学进而成为问题少年。不少问题少年来自于问题家庭,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们铤而走险,甚至故意制造事端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我们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他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诚然,校园“小霸王”的受到了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的熏陶,难道家长和学校就没有责任吗?

即便世间再有不公平,拳头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网络暴力,会让弱者成为恶人,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公共道德都应该站在制高点上。这世界有万千的不公平和阴暗面,我们都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梳理他们的人生轨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上本无净土,心灵上应有一方净土。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和智慧的地方,同时也是教授孩子遵纪守法的地方,应该是真善美的摇篮。笔者以为,家长和学校必须联手,还给孩子本应该有的纯真善良,让校园重新变成一方净土。

一方净土 怎容罪恶频发

刘淑萍(武 汉)

报载,一小学某班有5名个头小的学生常常被班上的高个子学生欺凌,要钱要物,不给开口就骂,抬手就打。重庆某县一中学生由于和同学之间有矛盾,被多名同学围殴,打斗中被人持凶器捅伤致死。看电视新闻,有小学班长向同学勒索钱财,同学不给被逼喝尿。记者采访中,可怜的小学生说被逼喝尿的小孩恶心得呕吐,霸王班长竟然说:“吐了?还得喝。再吐的话就让你把整瓶都喝下去!”

这些光天化日下的欺凌、不堪入目的谩骂、令人发指的打斗,不是影视剧中上演的狗血剧情,而是在中小学校园里不时出现的真实事件。更为可怕的是,如今校园暴力已经不单单是通常情况下的打架斗殴等肢体冲突,还发展为威胁、辱骂、毁坏财物等恶行。而随着科技进步和通讯工具的普及,施暴者还会拍照、录像,并将图像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受害学生又进一步受到心灵上的摧残。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的70%以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法制国家,一方净土,我们怎能容罪恶频频发生?校园“小霸王”如果不受到应有的惩处,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复旦大学那个为泄私愤而残暴地毒杀同窗的林森浩,那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幸而,整治校园“小霸王”,国家出手了!

整治校园“小霸王”,一是要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学校的预防、惩处制度和措施,不能像以前一样发生问题后淡化处理,蜻蜓点水、不痛不痒;二是全社会要弘扬正气,树立人心向善、扶助弱小的社会风气和校园新风,打击恃强凌弱的歪风邪气;三是集中对中小学生开展以品德品行、心理健康和安全等为内容的专题教育,让弱肉强食的校园暴力行为无所遁形;四是当校园暴力发生后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追究家长责任,通过法律来加强校方和家长的监管职责。

治理校园欺凌 须打好组合拳

夏金明(宁 陵)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校园极不和谐的音符。众所周知,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精力旺盛,理智不够,情绪起伏大,是非观念尚未稳定,容易目无法纪。受网络、视频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独立、逆反、模仿意识较强,霸气十足,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发生误会,产生摩擦,进而发生辱骂、殴打、敲诈勒索等欺负他人的情况。不仅给他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使其在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辱骂、殴打等校园欺凌行为已不再是小事一桩,治理“校园欺凌”现象尤须打好精准组合拳。

首先,结合专项治理构筑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防范网络,完善治理预案,拉长防范治理链条,环环相扣,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协同配合,学校常安排,家长常叮咛,社区常巡查,警示教育常开展,让“小霸王”不敢动、不能动、无法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家家上心的局面。

其次,开展心理疏导给“小霸王”降心火。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和家长“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心理扭曲、畸形发展。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疏导作用,多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及时补上心灵疏导这一“短板”,教师利用召开专题主题班会、家访、谈心机会,倾听心理诉求,抚慰受伤心灵,摸清“病源”,寻找“病根”,对症下药,培养“病生”健康成长。

最后,增强学生的智慧处置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与人和睦相处,牢记学校公布的投诉方式和电话,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教师,少去荒凉僻静、情况复杂的场所,外出结伴而行,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校园暴力,时代与社会之痛

张香梅(市 直)

我曾经做过十几年的中学教师,日常交谈中,常听同事们感慨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但是一直固执地认为校园应该是喧嚣尘世中最后一方单纯美好的净土。可是,近期频遭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底线。从网上流出的视频看,施暴者手段之残忍,花样之翻新,很难将其与纯真无邪、花样年华的未成年人联系起来。

不掩耳盗铃地说,校园欺凌事件一直在校园存在。未成年人行为失控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的缺位,学校的失责,社会的失守,教育的失常。

家庭是孩子人生起航的第一站,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出现了问题,意味着一定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自私、任性、霸道、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来欺压他人的性格,一定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的言谈中是否有意无意向孩子灌输了弱肉强食、与人交往不可吃亏、谁打了你必须还回来的思想?是否终日为了事业奔忙,疏忽了对子女的心灵的关心与呵护?在孩子幼年时期,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了及时纠正?家庭教育的过分宠爱或者不闻不问,都会导致孩子在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也会为悲剧事件的发生埋下种子。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是在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唯分数论,造成教师对一些所谓的“差生”放任自流、歧视。这些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心理上得不到疏导,怨恨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极端的形方式发泄出来。而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必要的心理干预机制,将反霸凌、非暴力纳入青少年常识教育系列。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和制约过于落后和偏轻。在美国,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处终身监禁。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6周岁才开始负刑事责任。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最后不了了之,原因在于打击的手段太少,打击力度太弱,司法机关没有执法手段、没有执法依据。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不予起诉或者暂缓起诉,此举一方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但另一方面又使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惩戒。

坦白说,靠法律去对未成年人进行惩处,尺度是有限的。校园暴力不只是孩子们的问题,更折射出时代与社会之痛。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能仅仅止于道德谴责,而更应该从个案的愤怒情绪中理智地抽身,寻求解决困境的路径,建立相关的机制让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介入青少年教育,合力为孩子们创造安全无暴力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校园一方宁静。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百姓茶坊]治理校园欺凌 构建和谐校园
2016-05-18 08:28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近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群殴、羞辱、拍视频、网上传播……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那么,该如何整治校园“小霸王”,如何更好地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还校园一片学习的净土?

重视德育才是治本之策

张海洋(柘 城)

近来,发生在各地的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专门发出了通知,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各地学校相继采取了专题教育、出台相关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等措施来加以应对。笔者认为,在短期内虽然会马上见效,然而要确保校园长久的文明和谐,把德育工作抓早抓实才是治本之策。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如果从小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教育,那么他的行为就有了正确的准则,对他的成长就可以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不容易发生偏向。现在,许多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的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一个很好尝试。通过诵读、践行《弟子规》,来学习古圣先贤的崇高品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会做人、做事。

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也势在必行。校园暴力事件的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个别地方出现的教师因处理校园暴力事件而遭到殴打的恶劣现象,也不容忽视。教师失去了应该获得的尊重和感恩,甚至有时得不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理解,致使其他教师在处理这类事件时而变得畏首畏尾。所以,还师道以尊严,给予教师以必要的保护和支持也是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出现的重要前提。

德育工作仅仅靠学校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和社会同样责无旁贷。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社会道德水平高低同样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变得任重而道远。

治理校园欺凌应“稳准狠”

钟 实(江 苏)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层出不穷,微信上也经常收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此类段子。这些实施暴力的学生在校园内横行霸道,俨然社会上的黑帮,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与安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面对以上行径,学校说服教育的方式相对乏力,完全无力扭转这种被动局面,以致家长不满,教师同样喊冤。笔者浅见,治理校园欺凌应当做到“稳、准、狠”。

首先,不遗余力地稳定学生的思想意义深远。学校要像抓学习一样抓好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并将这项工作真正列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中,保证学生的思想纯洁性,这与国家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理念高度契合。其次,找准应对“问题学生”的策略至关紧要。学生施暴者有依杖权势、拉帮结派、家庭变故、破罐破摔等特征,也有人或许仅仅出于刹那间的“魔鬼”念头,必须查明“病症”的根源,从而确保对症下药。最后,对于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手段要“狠”。对于这部分学生千万不能放任自流,应当谋求创新管理,乃至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等手段,必要时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值得警醒的是,虽然《通知》中有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但是专项治理切忌搞成运动式。此外,国家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让校园重新变成净土

李 云(山 东)

科技的发达、网络的无孔不入,让青少年的世界不再是书本和课堂,他们更多受到网络的熏染和影响。尤其是网络游戏里血腥暴力的蛊惑,让英雄主义成为拳头的实力比拼。校园“小霸王”俨然王者,施展了各种手段进行校园欺凌,群殴、羞辱、拍视频, 校园变身“黑社会”,一些孩子的前途尽毁,让人既痛心又惋惜。

这些今天的“小霸王”,未来又会有怎样的人生呢?长此以往,即便当下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不能保证未来在犯罪的深渊里渐行渐远,直到人生成为无法逆转的悲剧。校园暴力事件不是个例了,已经屡见不鲜、触目惊心,校园欺凌是严峻的现实问题,而作为家长的我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管。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说少年强则国强,但是少年强绝非少年一味地逞强好胜。教学孩子固然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一些教师唯分数而论英雄,导致一些所谓的“学渣”厌学进而成为问题少年。不少问题少年来自于问题家庭,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们铤而走险,甚至故意制造事端吸引家长的注意力。

我们说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但他们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做人和做事的道理。诚然,校园“小霸王”的受到了社会上各种不良习气的熏陶,难道家长和学校就没有责任吗?

即便世间再有不公平,拳头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网络暴力,会让弱者成为恶人,无论世界如何变迁,公共道德都应该站在制高点上。这世界有万千的不公平和阴暗面,我们都应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梳理他们的人生轨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世界上本无净土,心灵上应有一方净土。校园不仅是传播知识和智慧的地方,同时也是教授孩子遵纪守法的地方,应该是真善美的摇篮。笔者以为,家长和学校必须联手,还给孩子本应该有的纯真善良,让校园重新变成一方净土。

一方净土 怎容罪恶频发

刘淑萍(武 汉)

报载,一小学某班有5名个头小的学生常常被班上的高个子学生欺凌,要钱要物,不给开口就骂,抬手就打。重庆某县一中学生由于和同学之间有矛盾,被多名同学围殴,打斗中被人持凶器捅伤致死。看电视新闻,有小学班长向同学勒索钱财,同学不给被逼喝尿。记者采访中,可怜的小学生说被逼喝尿的小孩恶心得呕吐,霸王班长竟然说:“吐了?还得喝。再吐的话就让你把整瓶都喝下去!”

这些光天化日下的欺凌、不堪入目的谩骂、令人发指的打斗,不是影视剧中上演的狗血剧情,而是在中小学校园里不时出现的真实事件。更为可怕的是,如今校园暴力已经不单单是通常情况下的打架斗殴等肢体冲突,还发展为威胁、辱骂、毁坏财物等恶行。而随着科技进步和通讯工具的普及,施暴者还会拍照、录像,并将图像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受害学生又进一步受到心灵上的摧残。有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其中的70%以上,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校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法制国家,一方净土,我们怎能容罪恶频频发生?校园“小霸王”如果不受到应有的惩处,将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复旦大学那个为泄私愤而残暴地毒杀同窗的林森浩,那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幸而,整治校园“小霸王”,国家出手了!

整治校园“小霸王”,一是要完善相关立法,制定学校的预防、惩处制度和措施,不能像以前一样发生问题后淡化处理,蜻蜓点水、不痛不痒;二是全社会要弘扬正气,树立人心向善、扶助弱小的社会风气和校园新风,打击恃强凌弱的歪风邪气;三是集中对中小学生开展以品德品行、心理健康和安全等为内容的专题教育,让弱肉强食的校园暴力行为无所遁形;四是当校园暴力发生后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追究家长责任,通过法律来加强校方和家长的监管职责。

治理校园欺凌 须打好组合拳

夏金明(宁 陵)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是校园极不和谐的音符。众所周知,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期,精力旺盛,理智不够,情绪起伏大,是非观念尚未稳定,容易目无法纪。受网络、视频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独立、逆反、模仿意识较强,霸气十足,情绪自控能力较弱,往往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发生误会,产生摩擦,进而发生辱骂、殴打、敲诈勒索等欺负他人的情况。不仅给他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会使其在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辱骂、殴打等校园欺凌行为已不再是小事一桩,治理“校园欺凌”现象尤须打好精准组合拳。

首先,结合专项治理构筑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级防范网络,完善治理预案,拉长防范治理链条,环环相扣,学校、家庭、社区、公安协同配合,学校常安排,家长常叮咛,社区常巡查,警示教育常开展,让“小霸王”不敢动、不能动、无法动,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家家上心的局面。

其次,开展心理疏导给“小霸王”降心火。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和家长“偏重分数,轻视素养”“管控有余,教育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心理扭曲、畸形发展。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疏导作用,多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及时补上心灵疏导这一“短板”,教师利用召开专题主题班会、家访、谈心机会,倾听心理诉求,抚慰受伤心灵,摸清“病源”,寻找“病根”,对症下药,培养“病生”健康成长。

最后,增强学生的智慧处置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与人和睦相处,牢记学校公布的投诉方式和电话,遇事要及时告诉家长和教师,少去荒凉僻静、情况复杂的场所,外出结伴而行,身上也不要携带太多的钱物;受到暴力侵害时,采取灵活的应急措施,要及时报警。

校园暴力,时代与社会之痛

张香梅(市 直)

我曾经做过十几年的中学教师,日常交谈中,常听同事们感慨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但是一直固执地认为校园应该是喧嚣尘世中最后一方单纯美好的净土。可是,近期频遭曝光的校园暴力事件还是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底线。从网上流出的视频看,施暴者手段之残忍,花样之翻新,很难将其与纯真无邪、花样年华的未成年人联系起来。

不掩耳盗铃地说,校园欺凌事件一直在校园存在。未成年人行为失控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的缺位,学校的失责,社会的失守,教育的失常。

家庭是孩子人生起航的第一站,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出现了问题,意味着一定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自私、任性、霸道、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来欺压他人的性格,一定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家长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的言谈中是否有意无意向孩子灌输了弱肉强食、与人交往不可吃亏、谁打了你必须还回来的思想?是否终日为了事业奔忙,疏忽了对子女的心灵的关心与呵护?在孩子幼年时期,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否得到了及时纠正?家庭教育的过分宠爱或者不闻不问,都会导致孩子在性格方面的某些缺陷,也会为悲剧事件的发生埋下种子。

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是在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制下,部分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唯分数论,造成教师对一些所谓的“差生”放任自流、歧视。这些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心理上得不到疏导,怨恨和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极端的形方式发泄出来。而多数学校尚未建立必要的心理干预机制,将反霸凌、非暴力纳入青少年常识教育系列。

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校园暴力的打击和制约过于落后和偏轻。在美国,校园暴力重到可以判处终身监禁。而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划分是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6周岁才开始负刑事责任。很多校园暴力事件最后不了了之,原因在于打击的手段太少,打击力度太弱,司法机关没有执法手段、没有执法依据。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可以不予起诉或者暂缓起诉,此举一方面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但另一方面又使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难以得到有效惩戒。

坦白说,靠法律去对未成年人进行惩处,尺度是有限的。校园暴力不只是孩子们的问题,更折射出时代与社会之痛。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能仅仅止于道德谴责,而更应该从个案的愤怒情绪中理智地抽身,寻求解决困境的路径,建立相关的机制让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介入青少年教育,合力为孩子们创造安全无暴力的学习生活环境。还校园一方宁静。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正在办理手续 从今年1月1日起补发
兆隆·金盾国际小区A区 改造施工将开始 水质问题有...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春花相伴劳作忙
以花为茗 与花相伴
“花”经济 有“钱”景
街头“新装备”还原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