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三

宋国始祖微子之仁

文/首席记者 贾若晨 图/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6-05-06 08:24

微子墓

■采访对象:李可亭

河南宁陵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五一”假期没有外出,在家伏案读《论语》,细细品味,沉吟良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犹如这春天的阳光和暖风,使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生生不息而为之奋斗。

《论语》第十八章前两个字是“微子”,故本章命名为《微子》,这也是《论语》的通则。孔子在《微子》开头说:“殷朝有三位仁人。”所谓“仁人”或“仁者”,是指有德行的人。孔子所说的“殷之三仁”的事迹便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对“殷之三仁”的事迹做了精辟的描述。

“仁”在商末的纠结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讲的是爱,即“仁者爱人”:爱亲人,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是纣王帝辛,他和夏桀一样,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典型,社会上有“残暴如桀纣”“助纣为虐”之语。纣王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商朝就葬送在他的手里。

面对商纣王的暴虐,不知有多少人想用“仁”的精神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这其中的三个著名人物便是微子、箕子和比干,由于对纣王“数谏,纣不听”,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无疑,微子、箕子、比干的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殷之三仁”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对这个“仁”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三仁”之“仁”殊途同归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庶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启受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子姓,故称微子。微子对于自己的这位暴君弟弟,没有同流合污,而是想用自己的“仁道”去改造纣王的“恶道”。他反复劝谏,言辞恳切,苦口婆心。但是,纣王对兄长的意见半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淫乱于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子痛苦至极。他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自己陷于困难的抉择之中。微子说:“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微子最后想通了这样的道理:父子讲的是骨肉之情,臣君讲的是义理。父亲如有过错,儿子屡劝不听,只能自己号哭;臣子屡次规劝,如果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臣子只有远离君主了。于是,微子愤然离去,选择了远离暴君的规避性“仁道”。

箕子名胥余,纣王的叔父,封国于箕,故称箕子。面对纣王荒淫无度行为的不断升级,箕子也是反复进谏,纣王仍然不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对此,有人劝箕子也离开纣王,远走他乡,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的清净。然而,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在箕子看来,对劝谏暴君无效就一走了之,是张扬暴君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有助纣为虐之嫌,所以,他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乃披发佯狂,被贬为奴隶并遭囚禁。箕子最终选择了静观暴君、装疯为奴、鼓琴自悲的韬略性“仁道”。

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姓子名干,因是殷朝王子,也称王子比干。他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不仅成了疯子,而且做了奴隶,心中十分悲怆,当然也十分悲愤。所以,比干决定冒死再谏。他说:“给暴君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否则,受害的将是无辜的老百姓。”对于比干的这一举动,纣王非常恼火。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他声色俱厉地威胁比干:“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窍门,你相信真是这样吗?”比干毫无惧色,依然冒死相谏,于是,纣王杀死比干,并挖出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七窍的存在,真是残忍无比。比干最终选择了“杀身以成仁”的壮举性“仁道”。比干因谏而死,被称为“天下第一仁”。

“殷之三仁”的事迹是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们与纣王的关系,完全可以名利兼备,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们三人都是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一个“仁”字使他们走上了与邪恶抗争的艰危道路。他们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殊途同归,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仁”的精神去拯救纣王他那罪恶凶残的灵魂,去拯救在暴君统治下水深火热的百姓,去拯救可能由此而倾倒颠覆的国家。

臣子为“仁”非易事

《论语·宪政》篇中,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冒犯他。这个“犯”,就是冒犯,就是犯颜直谏。有个词叫“欺君犯上”,翻阅历史,“欺君犯上”往往是专横跋扈之类的权臣和奸臣的共同特征,然而“欺君”与“犯上”是有区别的。

“欺君”者心怀不轨,有所图谋,此种行为自古至今皆为一大罪状。“犯上”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掌握朝政大权的专横跋扈之类的权臣和奸臣,他们或拥兵自重,或权倾朝野,自以为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遂不把君主放在眼里,甚至产生篡逆之心。此种行为自古至今亦为一大罪状。二是关心国事、忠于君主之臣,他们对君主所犯的错误敢于犯颜直谏,这表面上也是在“犯上”,然而其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此种行为从古至今皆为正直之人所称许。

但是,犯颜直谏者须看清当时社会的政治因素。当国家政治清明时,君主贤明,能够广开言路,勇于纳谏,臣民则可以直言国家所存在的某些弊端,以便君主兴利除弊,至少直言进谏者无性命之忧。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君主昏庸或者残暴,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此时臣民如果直言国家所存在的某些弊端,“妄议朝政”,则不但难以被君主采纳,直言进谏者反而将遭受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殷之三仁”即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开明的君主,也并非处处能够容忍大臣的犯颜直谏,例如,唐太宗是一个出了名的贤明之君,尽管他纳谏从流,但有一次当魏征在朝堂上直言唐太宗之过时,他也很恼火,于是拂袖而去,回家后对长孙皇后愤愤地说:“总有一天朕要杀掉这个乡巴佬!”从古至今,此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甚多。

微子降周亦为“仁”

微子后来投靠周武王,帮助武王讨伐商纣王,灭掉商朝。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以管理殷地的遗民。武王死后,武庚和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和召公为保卫周朝江山,以周成王的命令率军东征,讨伐殷地朝歌的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将朝歌的殷遗民迁到洛阳进行管教。周公旦诛武庚后,命微子代殷后,封爵位为“公”,掌管殷地,继续殷朝祖先的事业,国号为宋,都睢阳(今商丘),就是春秋时的宋国,微子为宋国之始祖。

微子是宋国的开国之君,是个勤政的君主,为殷民所爱戴。为纪念微子,殷之后人建微子祠。现微子祠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12公里的青岗寺,整座祠由微子祠、先贤堂和微子墓三个院落组成,设计科学,布局精巧别致,环境优美。墓高约3米,墓前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归德知府郑三俊立的墓碑,上书“殷微子之墓”五个大字,庄严肃穆。

微子身为人臣,在国家危难时,没有像太师、少师那样与国家共存亡,也没有像箕子和比干那样以死直谏,又在周武王讨伐纣王时投降,一般来说是不被称道的。所以,毛泽东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又说:“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但平心而论,由于纣王暴虐,而武王和文王又都是仁义之师,所以微子的降周也应被称为是“仁者之举”。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历史上的繁星”系列之三
宋国始祖微子之仁
2016-05-06 08:24   文/首席记者 贾若晨 图/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微子墓

■采访对象:李可亭

河南宁陵人,历史学博士、教授。现任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商丘市国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五一”假期没有外出,在家伏案读《论语》,细细品味,沉吟良久。《论语》所代表的儒家积极向上的精神,犹如这春天的阳光和暖风,使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生生不息而为之奋斗。

《论语》第十八章前两个字是“微子”,故本章命名为《微子》,这也是《论语》的通则。孔子在《微子》开头说:“殷朝有三位仁人。”所谓“仁人”或“仁者”,是指有德行的人。孔子所说的“殷之三仁”的事迹便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也对“殷之三仁”的事迹做了精辟的描述。

“仁”在商末的纠结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本意讲的是爱,即“仁者爱人”:爱亲人,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商朝最后一个君主是纣王帝辛,他和夏桀一样,都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典型,社会上有“残暴如桀纣”“助纣为虐”之语。纣王虽然天资聪颖,但却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商朝就葬送在他的手里。

面对商纣王的暴虐,不知有多少人想用“仁”的精神来劝谏他、启发他、感化他,这其中的三个著名人物便是微子、箕子和比干,由于对纣王“数谏,纣不听”,所以,“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

无疑,微子、箕子、比干的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过,“殷之三仁”却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千古流芳的英雄豪杰,他们用自己的举动对这个“仁”字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三仁”之“仁”殊途同归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庶兄,与纣王具有“手足之情”。启受封于微(今山东梁山西北),子姓,故称微子。微子对于自己的这位暴君弟弟,没有同流合污,而是想用自己的“仁道”去改造纣王的“恶道”。他反复劝谏,言辞恳切,苦口婆心。但是,纣王对兄长的意见半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淫乱于政”。

在这样的情况下,微子痛苦至极。他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自己陷于困难的抉择之中。微子说:“父子有骨肉,则臣主以义属。故父有过,子三谏不听,则随而号之;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微子最后想通了这样的道理:父子讲的是骨肉之情,臣君讲的是义理。父亲如有过错,儿子屡劝不听,只能自己号哭;臣子屡次规劝,如果君主不听,那么,从义上讲,臣子只有远离君主了。于是,微子愤然离去,选择了远离暴君的规避性“仁道”。

箕子名胥余,纣王的叔父,封国于箕,故称箕子。面对纣王荒淫无度行为的不断升级,箕子也是反复进谏,纣王仍然不听,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对此,有人劝箕子也离开纣王,远走他乡,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的清净。然而,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在箕子看来,对劝谏暴君无效就一走了之,是张扬暴君的恶行,哗众取宠于百姓,有助纣为虐之嫌,所以,他不忍心这样做。于是,箕子乃披发佯狂,被贬为奴隶并遭囚禁。箕子最终选择了静观暴君、装疯为奴、鼓琴自悲的韬略性“仁道”。

比干也是纣王的叔父,姓子名干,因是殷朝王子,也称王子比干。他看到箕子进谏,君主不听,不仅成了疯子,而且做了奴隶,心中十分悲怆,当然也十分悲愤。所以,比干决定冒死再谏。他说:“给暴君做臣子,不能不拼死争谏,否则,受害的将是无辜的老百姓。”对于比干的这一举动,纣王非常恼火。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他声色俱厉地威胁比干:“听说圣人的心脏有七个窍门,你相信真是这样吗?”比干毫无惧色,依然冒死相谏,于是,纣王杀死比干,并挖出他的心脏来验证是否有七窍的存在,真是残忍无比。比干最终选择了“杀身以成仁”的壮举性“仁道”。比干因谏而死,被称为“天下第一仁”。

“殷之三仁”的事迹是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以他们与纣王的关系,完全可以名利兼备,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们三人都是出色的政治家,同时,一个“仁”字使他们走上了与邪恶抗争的艰危道路。他们虽然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殊途同归,其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以“仁”的精神去拯救纣王他那罪恶凶残的灵魂,去拯救在暴君统治下水深火热的百姓,去拯救可能由此而倾倒颠覆的国家。

臣子为“仁”非易事

《论语·宪政》篇中,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勿欺也,而犯之。”意思是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冒犯他。这个“犯”,就是冒犯,就是犯颜直谏。有个词叫“欺君犯上”,翻阅历史,“欺君犯上”往往是专横跋扈之类的权臣和奸臣的共同特征,然而“欺君”与“犯上”是有区别的。

“欺君”者心怀不轨,有所图谋,此种行为自古至今皆为一大罪状。“犯上”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掌握朝政大权的专横跋扈之类的权臣和奸臣,他们或拥兵自重,或权倾朝野,自以为一人之下而万人之上,遂不把君主放在眼里,甚至产生篡逆之心。此种行为自古至今亦为一大罪状。二是关心国事、忠于君主之臣,他们对君主所犯的错误敢于犯颜直谏,这表面上也是在“犯上”,然而其忠君爱国之心天地可鉴。此种行为从古至今皆为正直之人所称许。

但是,犯颜直谏者须看清当时社会的政治因素。当国家政治清明时,君主贤明,能够广开言路,勇于纳谏,臣民则可以直言国家所存在的某些弊端,以便君主兴利除弊,至少直言进谏者无性命之忧。当国家政治黑暗时,君主昏庸或者残暴,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此时臣民如果直言国家所存在的某些弊端,“妄议朝政”,则不但难以被君主采纳,直言进谏者反而将遭受罢官甚至杀头的危险,这种例子不胜枚举,“殷之三仁”即是其中之一。

即便是开明的君主,也并非处处能够容忍大臣的犯颜直谏,例如,唐太宗是一个出了名的贤明之君,尽管他纳谏从流,但有一次当魏征在朝堂上直言唐太宗之过时,他也很恼火,于是拂袖而去,回家后对长孙皇后愤愤地说:“总有一天朕要杀掉这个乡巴佬!”从古至今,此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甚多。

微子降周亦为“仁”

微子后来投靠周武王,帮助武王讨伐商纣王,灭掉商朝。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将纣王之子武庚封于殷,以管理殷地的遗民。武王死后,武庚和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周公和召公为保卫周朝江山,以周成王的命令率军东征,讨伐殷地朝歌的叛军,武庚兵败被诛。周公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将朝歌的殷遗民迁到洛阳进行管教。周公旦诛武庚后,命微子代殷后,封爵位为“公”,掌管殷地,继续殷朝祖先的事业,国号为宋,都睢阳(今商丘),就是春秋时的宋国,微子为宋国之始祖。

微子是宋国的开国之君,是个勤政的君主,为殷民所爱戴。为纪念微子,殷之后人建微子祠。现微子祠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12公里的青岗寺,整座祠由微子祠、先贤堂和微子墓三个院落组成,设计科学,布局精巧别致,环境优美。墓高约3米,墓前有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归德知府郑三俊立的墓碑,上书“殷微子之墓”五个大字,庄严肃穆。

微子身为人臣,在国家危难时,没有像太师、少师那样与国家共存亡,也没有像箕子和比干那样以死直谏,又在周武王讨伐纣王时投降,一般来说是不被称道的。所以,毛泽东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又说:“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但平心而论,由于纣王暴虐,而武王和文王又都是仁义之师,所以微子的降周也应被称为是“仁者之举”。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