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梁园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李可亭,男,1963年生,河南省宁陵县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

    现任商丘师范学院人事处处长。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理事,河南省儒学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商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在《史学月刊》、《郑州大学学报》、《北方论丛》等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钱玄同评传》、《商丘通史》等著作十余部。

 
 

(第二讲)

一、博大精深的汉梁文化
    汉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汉梁文化是汉文化的缩影。发生在商丘地区的西汉梁国文化,上承先商文化、春秋战国宋文化的丰厚底蕴,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并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梁文化的建构特征是文化生成早,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研究汉梁文化对研究汉文化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汉之梁园胜景多在今梁园区境内,因此,汉梁文化是梁园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梁国,汉封国之翘楚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承袭秦朝制度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形成了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高祖晚年,“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惟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九国是:燕、代、齐、赵、梁、楚、淮南、淮阳、荆。九个同姓王国占据地35郡,与异姓王长沙国在地域上连成一片,总封域占汉朝疆域一半以上。梁国是九个封国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汉封国之翘楚。
    梁国初封之人为彭越,都城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文帝二年(前178年)始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直至西汉末年国除未曾徙都。因此,汉梁文化就是西汉时期的梁国文化,亦即西汉及其以后的商丘文化。
    西汉梁国从公元前202年初封,到公元9年国绝,历14王,211年。梁国在刘武统治时期最为强大,拥有40多个大县,其疆域南起新郪(今安徽太和北),北至古黄河与赵国为邻,西到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东与泰山郡、鲁国接壤。刘武,汉文帝次子,景帝同母弟。文帝二年(前178年)初封为代王(代国在今河北蔚县东北),四年改封为淮阳王(淮阳国都在今河南淮阳)。十二年,改封为梁王。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在位35年卒,谥为孝王,葬芒砀山。文帝时,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已构成了对封建国家的威胁,于是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晁错向景帝上《削藩策》,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七国之乱”发生。“七国之乱”时,梁国地处要冲,梁王刘武派将士守梁国,使吴、楚兵不能西进,终使“七国之乱”归于败亡。
    梁孝王之母窦太后对刘武本来就非常崇爱,让其王40余城,居天下膏腴之地,拥财巨万。在平定“七国之乱”中梁孝王又力阻叛军西进,为拱卫皇室立下了大功,于是“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梁孝王不仅享受了天子的待遇,而且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多作兵器弩马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宝玉器多于京师”。不仅如此,窦太后还曾出言,要景帝身后传位给孝王。
汉梁文化上承先商文化、春秋宋文化的丰厚底蕴,在西汉时期大放异彩,其中的政治、思想、文学、经学和民俗代表了西汉的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二)梁国文学,汉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秦汉时期,商丘文学发达,特别是梁国文学盛极一时。《史记·梁孝王世家》:“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东苑即梁苑,又称梁园、雪苑、兔苑、菟苑、修竹园等,规模宏大,集离宫、亭台、山水、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为一体,是供帝王游猎、出巡、娱乐等多功能的苑囿,位于梁国都城睢阳城东。梁苑兴建在平定“七国之乱”后,一是刘武平乱有功,得到了朝廷的很多赏赐,享乐奢靡之心膨胀;二是当时天下一统,社会安定,国库充盈,百姓殷富,从而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统治阶级和王侯们为“润色鸿业”、满足精神生活享受的需要,纷纷大兴土木。梁王刘武喜爱文学,他在梁苑“聘贤待士”,“招延四方豪杰”,海内名士望风而来。文学大家贾谊、枚乘、邹阳、严忌、司马相如等都是刘武的上宾,在梁国撰文作赋。贾谊在梁太傅任上写的《治安赋》、邹阳《上梁孝王书》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司马相如“客游梁,得与游士相处,居数年,著《子虚之赋》。”枚乘为了游梁,先后两次辞官,因年事高和辞赋优而被尊称为“枚夫子”,所作以《七发》、《梁王兔园赋》等最为著名,其《梁王兔园赋》记述了梁孝王率宾客游览赏乐的生动场面,开了汉赋夸饰铺陈的先河。有学者指出,“辞赋从一种地方文学发展成为宫廷文学,梁苑赋坛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梁苑辞赋的繁荣,就没有后来武帝时期宫廷辞赋的繁荣。”梁苑辞赋把本是南方楚地的地域文学引向宫廷贵戚之家,实现了辞赋由俗到雅、由民间集体创作到文士个人创造的关键转化;梁苑辞赋不仅标志着文学已经从经学与大文学中分化独立出来,而且是汉代文学全面走向繁荣的转折点。可以说,没有梁苑文学的发展,就没有西汉文学的繁荣;没有梁苑辞赋的繁荣,就没有两汉辞赋的兴盛。
    西汉以后历代文人墨客都把梁苑作为向往之地,追寻梁苑盛迹,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如南朝宋谢惠连的《雪赋》、唐李白的《梁苑吟》、杜甫的《遣怀》等。尤其是李白从天宝三年(744年)至天宝十三年(754年),客居梁苑达10年之久,而这时正是他长安官场失意,遨游天下的时间,仅李白有关梁苑的诗篇就达15首之多。盛唐诗人高适21岁至46岁的青壮年岁月,客居宋州(今商丘)达20多年,在宋州创作的诗歌多达69首,其中不乏有关梁苑的作品。杜甫早年与李白、高适同游梁苑,时常登高怀古,吟诗唱和,写下了“醉舞梁苑夜,行歌泗水春”的名句,并把他和李白在宋州梁苑之游看成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时期。
梁苑文学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明末清初,商丘文人侯方域等人所组织的诗社还称“雪苑社”,足见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三)梁国《易》学和《礼》学,西汉经学的代表
    梁国是西汉经学最兴盛的地区之一,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易》学和《礼》学上。刘歆曾说:“在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贾生即梁太傅贾谊,建元,武帝年号。邹、鲁乃战国时期儒学之乡,儒学在楚汉战争后复兴。“及高皇帝诛项羽,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梁国与邹、鲁为邻,受儒学之风影响颇深,经学兴盛发达。
    在西汉,《易》学居“六经”之首,研究者甚多。梁国《易》学大家有丁宽、田王孙和焦延寿,三人对《易》学贡献极大,西汉《易》学诸派几乎都与梁人有关。《汉书·儒林传》载:“丁宽字子襄,梁人也。初,梁项生从田何受《易》,时宽为项生从者,读《易》精敏,材过项生,遂事何。学成,何谢宽。何谓门人曰:‘《易》以东矣。’宽至洛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景帝时,宽为梁孝王将军距楚,号丁将军,作《易说》三万言。宽授周郡砀田王孙,王孙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由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施雠、孟喜、梁丘贺是西汉传《易》三大家,而三家皆源于丁宽、田王孙,由是可见梁国《易》学已代表了整个西汉的发展水平。
    焦延寿,字赣,梁人,少贫贱,以好学深得梁王宠幸,王“供其资用,令极《易》学。”焦延寿在西汉《易》学之中,别为一派,创一家之说。“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由是《易》有京氏之学”。焦延寿的《易》学著作《易林》,由4096条卦文组成,卦辞中记录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当时发生的大事,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此外,《焦氏易林》四字为句,排列整齐,还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易》学之外,便是《礼》学。梁国《礼》学代表人物是戴德和其侄戴圣,汉宣帝时戴氏叔侄之《礼》学皆立为今文经学博士,人称大、小戴之学。《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高唐生传《士礼》17篇。讫孝宣世,后苍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这段记载说明了戴氏叔侄的师承关系。二戴同其他经学大师一样,以“博学洽闻,通古贯今”的学风对古代各种“礼”进行兼收并蓄,他们根据后苍所传习的古《士礼》选编了《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二书保存了大量的西周、春秋时代社会结构诸如井田、宗法、月令、乡遂、家庭、学校等制度方面的材料,是研究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很有价值的经典文献。“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仁为大鸿胪,家世传业;荣琅琊太守”,由是“小戴有桥、杨氏之学”。西汉梁人戴德、戴圣、桥仁、杨荣均以《礼》学名家,说明梁国《礼》学之发达。小戴所传《礼经》,即今《仪礼》,儒家经典中的《礼记》便是《小戴礼记》,唐初编定的“五经正义”,即以小戴《礼记》配《易》、《书》、《诗》、《左传》为五经,受到人们的尊重。
    此外,梁怀王刘揖“好《诗》、《书》”,《诗》、《书》、《春秋》之学也在梁国广泛传播。梁太傅贾谊修《春秋左氏传》,为《左传》训诂。梁人萧秉曾从胡常受《左氏》,王莽时为讲学大夫。梁人周庆、丁姓皆从荣广受《榖粱春秋》,后被征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梁人陈翁生从林尊受《尚书》,官至信都太守,家世传业,由是《尚书》欧阳中又有陈氏之学。
(四)汉梁文物,汉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在商丘永城芒砀山发现的梁国国王、王后墓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发现大型梁王(后)石室崖墓14座。考古发掘证实,梁王(后)墓地出土的汉梁文物,如金缕玉衣、壁画、铜钱、画像石以及汉墓开凿技术等,成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不仅填补了我国汉代文物发掘的几项空白,而且给汉文化研究拓宽了领域,增加了深度。芒砀山汉墓的规模、出土文物的史料和艺术价值、社会风尚等,折射了梁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水平。
    自刘武始,梁王及一些王后、嫔妃都以地下宫殿式的墓室葬于芒砀山。《水经注》和《类聚曹操别传》记载:“曹操引兵入砀,掘梁孝王冢,得金宝万斤”。历史上多次被盗使“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梁孝王墓中文物为之一空,但这座地下宫殿却保存完好。梁孝王墓有墓门、墓道、墓室、耳室、厢房和套间,全墓长60米,最宽处30余米,规模巨大,工程艰巨,为汉墓中的佼佼者。1995年,考古工作者对墓前平地上的陵寝建筑基址进行清理,发现基址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由前庭、大殿、后院、后室、庖厨等建筑组成。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简瓦、板瓦、卷云纹瓦当、柱础、铜钱、铁器及陶器碎片等,板瓦上多处有“孝园”二字。1993-1994年发掘的梁孝王之妻李后墓也是“斩山为廓”的石崖墓,该墓由东西二墓道、前庭、1、2、3号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隧道和34个耳室组成,东西总长210.50米,最宽处72.60米,室内最高处4.40米,最大高差约17米,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总容积达6500立方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出土的规模最大的汉朝地下宫殿,远远大于河北中山靖王刘胜之墓和徐州龟山汉墓。
    其次是金缕玉衣的发现。1975年和1986年,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保安山和僖山(均为芒砀群山之一)发现了两具金缕玉衣片,其中保安山出土金缕玉衣片750片,僖山出土金缕玉衣片2008片。特别是僖山金缕玉衣,为一件男式玉衣,长1.76米,用纯金丝线编缀,按照人体制成服饰。经修整复原的金缕玉衣,1988年参加了“全国重要考古新发现展览”,1990年又赴新加坡展出半年之久。金缕玉衣的出土,对研究西汉的玉衣制用制度、诸侯王的埋葬制度、制玉工艺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另外,在僖山汉墓中还出土了玉舞人、玉钺、玉蝉、玉猪、玉佩、玉璧、铜剑、青玉戈等一大批珍贵文物,仅各式玉璧就有80多件。
    第三是汉墓壁画。西汉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库的充裕,作为封建帝王、地主、官僚的宫殿、邸宅、坟墓的装饰品之一的壁画也发展起来。1987年,考古工作者对芒砀山柿园墓进行了发掘,该墓与梁孝王相对,主室顶部有面积为17平方米的彩色壁画,画上一条长达7米的巨龙,东朱雀,西百虎,四周云气环绕;南壁还有画有猛豹下山、朱雀展翅、灵芝草、神山等图案的壁画,总面积达80平方米。这两幅巨大壁画的出土填补了我国西汉早期壁画出土的空白。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央艺术研究院院长冯其庸认为,这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时代最早、级别最高、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代壁画,是目前绝无仅有的国宝,被称为“敦煌前的敦煌”。
    第四是汉画像石刻。《后汉书·成帝纪》载:“世以厚葬为德,薄葬为鄙,至于富有者奢僭,贫者惮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大量汉墓的考古发掘证明厚葬风靡汉代社会。西汉梁王(后)墓地出土的画像石刻,大多数是作为汉墓建筑材料使用的,是汉代建筑的一种特殊结构和艺术形式。商丘市博物馆和商丘市夏邑县汉画石刻馆以及永城市保存了大量的汉画像石刻。这些画像石刻是作为梁国中上层贵族用以构筑冥宅大墓而特制的大型石刻建筑材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变,涉及历史、建筑、宗教、戏剧、舞蹈、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宝贵资料。其中主要有神话传说,如羲和主日、羽人升仙;有飞禽走兽,如双凤穿壁、二龙交尾;有祥瑞辟邪,如白虎铺首衔环、朱雀铺首衔环;有人物故事,如佩剑门吏、持矛门卒、车辇出行图、宴舞图;有角抵戏,如像人斗兽等。
    西汉梁王(后)墓地出土的画像石刻,具有主题突出、布局疏朗、简洁质朴、形象活泼的特点。其雕刻方法,多为剔地浅浮雕,部分为阴线刻,画像的细部则用阴线条勾勒表达,从而突出了画像整体的形象和动势。梁国画像石刻数量多,内容丰富,雕刻认真细致,讲究气势和韵律,并且在对形象的刻画上力求准确和完美,是研究汉代墓葬文化、社会风俗和雕刻艺术的宝贵材料。
    商丘西汉梁王(后)陵墓的发掘和出土的大量文物,在1991年、1994年和1996年三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且引起了我国历史学家和文物专家们的重视。1996年在商丘召开了第一次汉梁文化研讨会,40多位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专家们对西汉梁王(后)墓地许多新发现慨然惊叹,认为:汉朝是诸侯王体制的王国,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王墓体现了汉的体制。汉文化就是我们的民族文化,西汉“文景之治”时期是汉朝最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在汉文化中很有代表性。梁国是当时东方的大国,梁文化是汉文化的缩影,是汉文化向东和东南的辐射点;汉梁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汉梁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必将使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推进一步。
(五)梁国政治,与西汉中央政治息息相关
    由于梁孝王与文、景帝的关系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梁国与西汉中央政府保持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这种关系非其他封国所拥有,如在官制设置上,汉初诸侯国官职之设置与汉朝廷大体相同,但由于梁国的特殊地位,梁国与其他诸侯国又有不同之处,如二千石官员可由梁王自择,报朝廷认可等,其他诸侯国即没有这种特权。
    特别是“七国之乱”的起因与平定,与梁国均有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文帝时,同姓诸侯王势力膨胀,构成了对封建国家的威胁,削藩成为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身为梁孝王太傅的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建议削藩,由于种种原因,文帝未立即实行。贾谊死后,文帝才付诸行动,分齐地为六国,分淮南王为三国。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上《削藩策》,为景帝采纳。于是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七国之乱”发生。“七国之乱”中,梁孝王站在汉朝朝廷的立场上派兵守睢阳,与叛军展开拉锯战,使吴楚兵不能西进,为朝廷平定“七国之乱”、拱卫皇室立下了大功。于是梁孝王“得赐天子旌旗,出入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与天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梁孝王不仅享受了天子的待遇,而且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多作兵器弩马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可以看出,梁国政治,与西汉中央政治息息相关。

二、红色文化

   毛泽东视察黄楼村——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1958年8月8日上午12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临商丘视察、访问了商丘县道口乡(今梁园区双八镇)黄楼村。为纪念这次访问,商丘县将道口乡改为双八乡(今双八镇),以资纪念。现在建有纪念馆。
1958年8月7日,中共河南省委电话通知商丘地委:“明天中央领导同志路过商丘,可能下车到农村看看。你们要准备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工作。”中共商丘地委领导与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商定,请中央领导同志看看商丘县道口乡黄楼村。8月8日12时毛主席的专列驶进商丘车站。陪同毛主席视察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史向生让地委第二书记任秀铎和商丘县委书记刘学勤同志上车晋见毛主席。
   史向生问毛主席是否下车到下边看看?毛主席看看表说:“可以下去看一小时。去什么地方呢?”刘学勤回答:“北郊外沿商单公路有个道口乡黄楼中华农业社,有四五公里路程,十几分钟就可到了。”毛主席表示同意。
   毛主席先进了乡党委大院,然后看“七一”试验站。
毛主席走近跃进门时,在跃进门前面停下来,问:“这是什么门?”刘学勤说“跃进门”,是在欢迎中央军委检查团时搭的,共有四个。毛主席对跃进门很感兴趣,高兴地读着上面写着的“道口乡中华一社‘七一’试验站”几个大字。
   毛主席特别关心豫东平原农业生产,对“七一”试验站的各种实验看得非常仔细。
   毛主席刚到红薯地北头,乡党委书记徐家林慌忙从后边跑上来,刘学勤作了介绍,徐家林与毛主席握手。“这是谁搞的实验田?”毛主席问。徐家林解释说:“乡、社干部搞的实验田。这二亩多麦茬红薯,翻地二尺深,每亩5000棵”。毛主席听罢点了点头。中共商丘地委副书记王林提议,扒一棵给毛主席看看。因为扒的是一小棵,地委副书记史宏泉让再扒一棵。毛主席说:“红薯很好,不要扒了。”
   沿着红薯地边的畦埂,毛主席来到一块嫩绿的稻田旁边。毛主席问:“稻田为什么没有水?”徐家林说:“刚断水一晌,正拔草哩!”毛主席又问:“一亩多少墩,亩产多少斤?”徐家林说:“3万墩,计划亩产15000斤。”
   毛主席隔着引水沟又看了一片高粱。来尿池旁边停留一会,详细观察了尿池,有些同志往前站得很近了,毛主席说:“小心点,别掉进里边。”任秀铎、刘学勤在毛主席问到人造尿的制法时,作了介绍。
   回专列的路上。汽车离开黄楼村实验田,毛主席在车上问刘学勤:“你相信他那亩实验田吗?”刘回答:“不相信。”毛主席说:“脑子太热,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合实际。”毛主席又问:“你们栽种多少亩红薯,过去亩产多少斤?”刘学勤作了如实汇报。毛主席说:“过去亩产2000斤,今后真能搞四五千斤,就翻了番,当然很好了。给下面打招呼,不要提万斤口号。”刘学勤问毛主席多大年纪了,毛主席回答:“65岁。”刘学勤说毛主席身体健康,精神焕发,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福啊!毛主席面带笑容不语。这时汽车已驶进市区,进入火车站。车停稳后,刘学勤请毛主席到车站贵宾室休息,毛主席同刘握手说:“不用了,好,谢谢!”史向生、刘学勤、任秀铎到毛主席面前告别,毛主席同他们握手后登上专车,专列徐徐东进。

   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商丘——关注商丘发展和“三农”问题

   1997年7月和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先后两次视察商丘,他高兴地说:“商丘这个地方大有希望”,“商丘交通便利,很有发展潜力,你们要加快干”。2003年12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商丘视察,并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商丘人民备受鼓舞和激励。

   胡锦涛视察商丘——解决“三农”问题

  2003年12月15-17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河南专门就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考察。他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12月12日至17日,胡锦涛和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分别在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省长韩寓群和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等陪同下,先后到山东聊城、菏泽和河南商丘、开封等地,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进行调研。
   三、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
   1、黄河故道——美丽的水上绿色长廊
位于商丘市北部,距市区11.9公里,总面积65平方公里。200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复为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原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的人工种植森林公园。
   明清黄河故道大堤始筑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商丘境内保存完好的黄河大堤,长134公里,高13米,底宽百米。曲折连绵,逶迤苍莽,雄伟壮观,像一条岿然横卧在豫东大地上的巨龙,是商丘最大最宏伟的历史景观,也是商丘人民战天斗地、战胜大自然的标志。现在的黄河故堤夏天鲜花簇簇,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彩蝶飞舞,冬季长堤内外白雪皑皑,长堤高高耸立,蔚为壮观,有“绿色长廊”、“水上长城”之称。
   故道内水域宽广,森林茂密、古树参天,其间镶嵌着六座竹节式水体,以刘口水体最大,达万余亩,水质良好。另有大面积的湿地、草滩,构成了典型的河谷自然景观,为水生物的生存、特种动物养殖及鸟类的栖息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梁园区刘口乡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度假区   以黄河故道和森林公园为依托,一年四季繁华覆地,鸟语花香。区内现建有20多家旅游饭店,8家农家休闲宾馆和地方特色饮食一条街。由国家森林公园、中心园游乐区、欢乐生态健身园、玫瑰园、百竹园、芍药牡丹园、天沐苑景区和天泉湖景区。自建设以来,以丰富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完善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吸引了大批游客,游客接待量逐年上升,2003、2004年累计达到29万多人次,2005年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已形成豫东地区生态休闲度假区目的地。
   黄河故道   文化积淀丰厚,刘口水旱码头曾经有过繁荣昌盛的昔日,至今民间仍流传着“金道口、银马牧,不如刘口一晌午”的顺口溜。现拥有古蒙城遗址、汉代古井、唐三彩佛像、宋代砖雕、皇大王庙、山西会馆、陆陈会馆、文昌阁、白衣寺等众多历史遗迹和遗存。故道融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古老的人文景观为一体,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开发价值。
景区地址:梁园区刘口乡
   2、三陵台——宋国遗冢与明清坟墓叠压的墓志文化
三陵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古城西北9公里处,相传为春秋宋国国君陵墓,有人进一步指出是周朝宋国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三公王陵。 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顶部并峙,像三座驼峰。墓区里的400多棵古柏苍劲挺拔,疏密有致。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建梁园,在三陵台建了许多亭台楼榭,使之成为梁园中的胜景之一,客居梁园的文人雅士常和梁孝王一起到这里消遣饮酒,吟诗作赋。汉代以后,这里一直是中原名胜,为文人雅士游览的好去处。
三陵台三座陵墓突起的顶部并峙,像三座驼峰。墓区里的 400 多棵古柏苍劲挺拔,疏密有致。紧靠中间一座土峰的前面,另有一座古老的坟墓,那是明朝万历年间家在商丘的吏部尚书、太子太保、荣禄大夫宋纁之墓。宋纁墓前,宽阔的道路两侧原来有两排神态各异的石人、石马、石羊排列一里多长,并有石碑18 座,气势恢宏。
   西汉景帝时,梁孝王刘武建梁园,在三陵台建了许多亭台楼榭,使之成为梁园中的胜景之一,客居梁园的文人雅士常和梁孝王一起到这里消闲饮酒,吟诗作赋。汉代以后,这里一直是中原名胜,为名人们游览的美好去处。
   4、清凉台——商丘清凉好去处
   清凉台在商丘古城西北三十五里的地方,传说建于战国时期。古时候,是中原有名的风景区。唐朝大诗人李白曾来过这里游览,宋朝的开国皇帝赵胤曾在这里避过署。直到清朝,还仍以它的风景秀丽吸引着四方的文人墨客。它是归德七台之一。有很多传说故事在民间至今流传。
   清凉台原名清陵台,是古代达官贵人的墓葬地。这里,有奇松怪柏,名花异草,风景特别优美。宋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宋康王(宋王偃)荒淫无道,为了满足自己的享乐欲望,让奴隶们在这里起土造山,并引水绕清凉台流过,使清陵台凉爽宜人。
   5、黄楼纪念馆——商丘红色文化的代表
1958年8月8日,毛主席视察道口乡黄楼村,为了永远铭记毛主席对商丘人民的亲切关怀,1968年黄楼村建立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坐落在梁园区双八镇黄楼村。纪念馆占地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南北长125米,东西宽84米。纪念馆共有五大部分组成,即正中大厅和东西四个展厅,正中大厅有毛主席巨幅画像,两侧是毛主席1958年视察黄楼时的两幅巨型彩色照片。各个展室内,布置有毛主席的珍贵照片200余幅。纪念馆院内绿树掩映,红墙碧瓦。纪念馆外有毛主席视察过的水井和试验田。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负责人黄书秋:俺以前是道口乡,俺是黄楼村,从毛主席8月8日那天来到黄楼视察以后,我们道口改了双八镇,俺村就改了双八村。
   1992年12月,“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被列为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毛主席的关怀将永远激励商丘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据商丘新闻网2010-06-30报道:2010年6月27日,毛泽东铜像落成庆典在梁园区双八镇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隆重举行,在《东方红》乐曲中,梁园区委书记马富国为毛泽东铜像揭幕。
   新落成的毛泽东铜像威武高大,形象逼真,是梁园区法院联系有关部门捐资数万元定制的。1.83米的全身铜像,加上0.37米的底座,铜像全高2.2米。
    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是我省境内最大的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展馆,总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
   梁园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可以概括为:文明古老,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些内涵具有国际级乃至世界级地

 

商丘论坛

 

豫ICP备05019403号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网站联系电话:0370-2628098